平遥观展,我的眼里为何只有你?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来自
何博、钟华连、周星宜
年龄有多小就不介绍了
首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举办那年,都还是小学生
A
▲菲利普·菲米斯黑白人像摄影作品之《欧洲摄影之家建筑工人的肖像》
首次来华的菲利普·菲米斯是法国极具影响力的黑白人像摄影师,他为本届摄影展奉上了《速度与激情:20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骑士和他们的摩托》《不起眼的职业》《欧洲摄影之家建筑工人的肖像》等代表作。
多年以来,菲利普把镜头对准美、法两国的普通民众。2000年,受欧洲摄影之家的委托,菲利普创作了“骑士”肖像系列和“不起眼的职业”系列。他使用4×5大画幅木制相机和宝丽来55胶卷拍摄人物肖像,细节丰富,这种特写来自于摄影和绘画两方面的经验。菲利普坦言,他并不期望作品能够引起轰动,只是希望能够在不借助道具的情况下呈现主题。
B
▲“另类现实”展区
“另类现实”摄影展位于柴油机厂,由德国艺术家、策展人托马斯·凯尔纳(Thomas Kellner)策划,选择了来自西班牙、美国等6个国家的7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将情绪和幻觉视觉化,对不同图像素材进行拼贴合成,将旧物更新等方式,探讨了所谓“现实”的另一些维度是怎样的。
C
▲“境像以外”展区
香港策展人麦安(Ann Mak)策划的“境像以外”带有一个副标题:“从新媒体发展看艺术摄影趋向”。参展者朱德华、麦志忠、帕斯卡尔·贝雷(Pascale Peyret)、萧伟恒、米高·史拉格(Michal Szlaga)、邓巨荣和黄加颂的作品强调了摄影与科技在当下产生的新关联,以及这些关联被具象化之后的成果。影像新的生成方式、被拆解和重组的图像素材,乃至承载影像的计算机屏幕的碎裂,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惯常意义的摄影(图像)之“外”作何表现。
D
▲“变迁:可再生能源和基础设施”展区
“变迁:可再生能源和基础设施”是托马斯·凯尔纳策划的另一个展览,呈现了摄影师吉米·斯蒂林斯(Jamey Stillings)聚焦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的图像项目。“变迁”是斯蒂林斯近年来几个相关项目的总称,这些项目以《胡佛大坝桥》《艾文帕太阳能电站的变迁》为始,逐渐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项目。目前,斯蒂林斯已经记录了美国、日本和乌拉圭的一些设计可再生能源的基础设施,这些将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转变为人们生活所需能源的巨大建筑在他作品通透的影调中流露出了某种良好的愿景。
E
▲“飞船遗迹”展区
伊琳娜·契梅瑞娃(Irina Chmyreva)策划的“飞船遗迹”建立在2017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之上——60年前,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成功发射。来自3个国家的6位艺术家参与了这个群展,他们的作品从历史、记忆与象征等层面,极具戏剧性地将探索太空与彰显人类本能两种目的联系了起来。
F
▲ “我们是巴西人”展区,肖像与基因数据相结合
“我们是巴西人”通过影像(展墙上的作品和画册)、声音和DNA图谱,尝试较为深度地对巴西人的身份特质做出研究。艺术家马库斯·莱昂(Marcus Lyon)耗时四年,选择了100多名巴西人作为研究对象,为他们拍摄照片、录制音频,并对他们的遗传基因进行分析,这些数据以饼状图的形式被放置在被摄者全身像的旁边。当然,展览意图呈现的科学性也引发一些观看者的疑问:被平面视觉化的科学能保有多大程度的“纯度?
G
展览“自然生长:百名85后中国摄影师个案剖析”由崔波、黎光波策划,是“自然生长—85后中国摄影师摄影计划”的阶段性成果。展场位于棉织厂古建东院,悬挂在院内、象征着生命力的文竹和或拉伸或悬垂的植物大棚薄膜将古建群内70余位参展的85后摄影者的作品串联起来。展览和配套出版的画册分社会、自我和实验三个版块。“社会”版块中,摄影师们没有主动背负沉重的社会责任,而基于日常的感悟建立起自身与社会不同层面的具体联系。“自我”版块中,摄影师们记录了各自的内省旅程,关注了个体情绪、亲情、生命力以及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实验”版块中,创作者迈出了摄影本体论的范畴,感性的艺术冲动不是他们的创作动机,与之相反的是以各种适合的媒介作为解码工具的调研或观察式的最终落实为艺术作品的实践。
H
▲ “市井·方言——13位摄影师的街巷影像联展”现场
“市井·方言——13位摄影师的街巷影像联展”由唐浩武策划,陈亮的《弄堂生活》、刘赤的《征服》、卢承德的《吴语浓》、谭秋民的《家庭祭祀》、唐浩武的《弄堂碎语》、吴凌云的《坛上日常》、夏林海的《看不见的厦门》、徐崇德的《石阶路上的青岛》、许宝宽的《张家口堡子里》、杨学群的《巷愁》、俞亮的《胡同影像》、郁胜文的《武汉的巷子》、郑永辉的《泊》不约而同地将镜头指向街巷的深处,来自不同城市的他们在各自的时空频道里,南腔北调地讲述着平凡而鲜活的市井生活。
这些影像的收集和展示,并非只是让观看者沉浸于老街小巷的文艺片断之中,而意在激发人们关于当下“选择与取舍”的思考。
I
▲ “此心安处,是故乡”群展现场
袁钦玲策划的“此心安处,是故乡”群展在本届大展上颇受关注,作品围绕“共同的故乡,共同的青春”展开影像的追寻和探讨。无论是郁大波跨度10年所摄的太湖秘境《风啊,水啊,一个湖》,还是大胡(胡辉)孜孜寻觅不停追问的《在别处》,或是张保国在异国他乡品鉴的《一杯啤酒》,以及徐嘉袅袅不绝于心的《留住乡愁之乡音》和周伟悼念逝去青春的《2012年的那一场雪》。这五位独立摄影师的作品,既有天马腾空之意致,又有老僧补衲之沉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胡表示通过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影像是可以扣击心灵的。
J
▲“我们——女摄影师群展”展区,金向怡作品《归来的流亡》
“我们——女摄影师群展”是针对女性摄影师群体特别推出的女性摄影师专题,这也是平遥摄影大展第四次为这一群体进行策划与展出。该展览由王蕾策划,曹娟、崔梦琪、陈瑶、金向怡、李冉、罗屹军、雷雨萱、苗璐、袁丹、石万宁、尚海平、孙一男、汪滢滢、王洋、仪首歌、赵欣十六位女艺术家呈现了十六组或天马行空、或宁静细腻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观众能够看到的是摄影为女艺术家们带来的细小而博大的幸福感受——以摄影为书写,释放这个时代的思绪。
K
▲张兰坡作品展览现场
▲彭祥杰作品展览现场
▲郑知渊作品展览现场
此外,《中国摄影》曾刊文介绍过的张兰坡、彭祥杰、郑知渊、金向怡等艺术家的作品,也在本届影展中展出。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更新
近期精彩文章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